学制:4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人文底蕴、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熟练掌握各种数字媒体制作软件,具有一定的技术研发、项目方案设计与实现能力,从事科技成果、实验成果转化,具备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面向文化艺术业、互联网与相关服务、数字内容服务等行业的数字媒体内容创意、设计和制作等技术领域,具有“金的人格、铁的纪律、美的形象、强的技能、创的精神”特质,能够从事影视剪辑与特效制作师、三维动画设计师、游戏UI设计师、网页设计师、交互设计师、数字孪生设计工程师、数据可视化设计师等岗位工作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主要课程:数字媒体艺术概论、数字造型表现基础、设计基础、数字图像基础、三维软件应用基础、界面设计、摄影技术、摄像技术、电影画面设定与分镜、影视剪辑与特效制作、影视配乐与音效、视频包装与设计、编程基础、VR模型制作、全景视频拍摄与处理、交互引擎应用、用户体验与界面设计、游戏模型设计、数字交互产品策划
就业方向:毕业生主要面向各级电视台、虚拟现实技术设计与运用、影视制作机构、广告公司、影视公司、网络多媒体、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婚纱影楼、文化宣传部门、数字出版物设计制作、多媒体远程教育等热门行业工作,投身到数字媒体艺术领域就业广阔,极具发展潜力。
师资队伍结构: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8名,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6人,高级工程师1人,博士4人,硕士12人,来自行业、企业兼职教师9名。专业师资队伍年龄、职称分布均匀,专兼职教师比例合理,专任教师中持双证教师人数以及有企业从业背景或有项目实践背景人数占96%。
实验实训条件:本专业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一带一路”背景下,依托地方产业、挖掘地方文化、助力地方发展,通过“政校行企协同育人、项目化教学、品牌项目建设、艺术工坊打造”等多渠道挖掘人才培养资源,构建产教融合、特色发展的平台,强化专业建设,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至2022年,为满足本专业见习、实习的需要,与北京、上海、江苏等地12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开展深度校企合作,确保学生所学内容与工作需求相对接,保障学生顺利就业。专业成立以来,学校持续投入专业实训设备320余万元,建成VR开发、数艺联合、多媒体创意策划、CG艺术、数字动画等实训室12间;数媒交互、融媒体竞赛孵化、VR竞赛孵化、游美竞赛等工作室10间;以及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开发中心、8K数娱直播与创意产业实践中心等校企合作平台;校内实训场地面积约2200平米。
主要成果:专任教师团队中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团队1个;江苏省首届紫金文化创意英才、江苏省333工程人才1名;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1名;专业教师个人获省级以上教学奖励31项,其中参加教育部职业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青年教师讲课竞赛荣获“金教鞭”奖金奖1项、全国职业院校轻化工类教师微课大赛一等奖1项、全国高校数字创意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2项、江苏省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1项、江苏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二等奖1项、江苏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1项。在校生参加全国各级专业竞赛人数达百余名,获省级以上等级奖项44项,其中参加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银奖1项、专家特别推荐奖1 项,全国职业院校信息技能大赛一等奖1项、全国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省赛特等奖2项;艺术教指委“广交会”同步交易展一等奖1项;学生完成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4项,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科研项目等52人,专业办学成效显著。
供稿:图/文/编辑/校对/审核/